2024研华边缘AI产业应用论坛引爆深沪
随着新一轮AI浪潮的深入发展及不断延伸,一场由数智化技术引领的工业革命呼之欲出。同时,AI应用正在从传统的云计算平台向边缘计算领域扩展,形成了新的分支和进化方向,即边缘AI。边缘AI不仅降低了系统的处理负载,还解决了数据传输的延迟问题,已在视觉检测、产线监测、工厂机器人、无人车、轨道交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本文引用地址://www.cazqn.com/article/202405/458881.htm2024年5月,研华在深圳(5/7)、上海(5/10)、武汉(5/14)、北京(5/17)四大城市举办“激发AI的力量”研华边缘AI产业应用论坛,携手合作伙伴中电港、英伟达、创新奇智、森云智能分享多模态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术,展示基于Jetson平台的AI BOX在边缘端的应用。深圳站和上海站吸引到当地400余名客户参会,充分感受到大家对于当下热门的生成式AI技术以及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
研华(中国)总经理 罗焕城
在上海站现场,研华(中国)总经理罗焕城以“激发AI的力量”为主题进行致辞,作为工业物联网的引领者,研华积极投入人工智能、边缘AI、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关键性技术创新。2024年更是提出“Orchestration工业软件平台+AI融合”的新战略,加大WISE-IoT、EdgeSync 360两大系列软件平台及工业+AI的投入及战略发展。通过“+”深度链接场景,更好地利用AI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
罗焕城谈到,研华下阶段成长非常重要的战略就是“Platform+Orchestration+ Sector”的三层企业战略框架,即将既有的AIoT+Edge Computing边缘硬件平台产品群,加上已发展十年、逐渐成熟的工业软件平台,再加入各垂直产业的AI解决方案及行业知识,融合成为产业整合应用的协同共谱的经营模式。
研华与英伟达深化合作 布局边缘AI应用产品线
英伟达开发者关系总监 张轶博
研华产业云暨视频解决方案事业群副总经理 鲍志伟
研华工业物联网事业群行业开发经理 马萍
研华联合AI生态伙伴英伟达围绕生成式AI技术,做了不同的技术趋势分享,英伟达开发者拓展总监在现场为大家介绍了NVIDIA Jetson 边缘生成式AI平台,分享为什么要在边缘侧部署生成式AI及生成式AI带来视觉检测的革命性工作流程变化。
同时,研华已于近日宣布已扩大与NVIDIA的合作,成为中国台湾首家获得NVIDIA AI Enterprise认证的、用于开发和部署生产级AI应用(含生成式AI)的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将通过工业级边缘计算、软件和服务提高全球企业的生产力。随着这一消息的发布,研华将更好地为寻求高效建立高性能、稳定和可靠的人工智能开发和部署环境的客户提供第一手帮助。
研华产业云暨视频解决方案事业群副总经理鲍志伟也谈及研华对边缘AI的布局,“边缘AI要实现规模化需具备四个条件,场域、平台、协作和AI加速,目前,未来边缘生成式AI、医疗AI影像应用,机器人应用都将成为研华最具关注的应用。研华推出四大主要产品线,标准化GPU产品线(简称“IGC”),基于英伟达IGX技术整合的灯塔客户产品线,MXM加速GPU卡和基于Jetson平台的边缘AI产品,研华从100~1200TOPS都布局的对应的产品来适应于不同应用。”
在边缘AI平台,研华布局基于英伟达GPU全系列多行业应用的X86平台和ARM平台的边缘AI推理产品,其中重点针对英伟达 Jetson平台推出了非常丰富的边缘AI运算的软硬件产品方案,以小体积、强算力、工业级的产品特性被应用在智能工厂、车路协同、AGV、路测监控和AI机器人等多种场合。
携手生态伙伴 助力边缘AI应用落地
此次论坛,研华邀请到了创新奇智和森云智能两家伙伴进行技术应用分享,同时还在展区进行AI多领域应用方案动态展示以及大模型算法模拟。
创新奇智高级技术总监 温哲立
创新奇智现场展台
创新奇智基于在AI制造业的多年积累,在业内领先推出了面向工业制造领域的百亿参数量级行业大模型“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具有行业化、轻量化、多模态的特点。目前,创新奇智基于自研的MatrixVision边缘视频智能平台与研华科技联合开发的AIoT边缘智能解决方案在研华昆山板卡厂实现落地运行,大幅提升了板卡厂锡渣回收的管理效率,助力工厂安全生产。
森云智能联合创始人 丁赞
森云智能现场展台
森云智能联合创始人丁赞介绍了森云智能的多相机同步技术在自主机器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森云智能如何利用研华的硬件和研华NVIDIA Jetson AI推理平台,为客户提供设备数据的采集、监控和分析的一站式服务。并通过工业机器人控制器、无人配送小车、智能轨道交通障碍物检测、智慧农业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展示如何实现控制器视觉传感器的升级,提高设备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边缘AI技术的迭代将引领一个更高效、便捷、智能的社会,但其发展需综合考虑传感采集、数据传输、安全与软件加持等多维度。我们需要在推动AI技术的同时,协同产业生态伙伴,激发AI的力量,共绘产业蓝图。
评论